這里,每一寸土地都能感受到蓬勃發展的脈動;這里,一個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,砥礪鋒芒。
“孫悟空的故事,如果說有現實版的寫照,應該就是我們連云港在新的世紀后發先至,構建新亞歐大陸橋,完成我們新時代的‘西游記’。”2009年,習近平同志考察連云港時提出殷殷囑托,為這片土地植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基因,更注入了后發先至的磅礴動力。
黃海之濱,一幅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徐徐展開,徐圩新區在磨礪中成長、在改革中發展、在奮進中跨越,在時代進程中不斷創造新的歷史,已然成為江蘇沿海強勁經濟增長極,正奮力譜寫著“強富美高”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。
“我們將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,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領,強化頂層設計,突出創新驅動,打造比較優勢,統籌謀劃好新增長點、新動能,全方位提升園區發展綜合競爭力,努力在加快發展、高質發展、轉型發展、協同發展上攻堅突破,全力打造萬億石化產業集群、建設在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化工園區。”連云港市副市長、徐圩新區黨工委書記呂潔說。
矢志加快發展,重大項目挑大梁
走進徐圩新區,石化產業基地內管道綿延,以盛虹石化、衛星石化、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龍頭的三大石化產業集群全面形成,規劃布局的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5000億元,一座石化新城正強勢崛起。
徐圩新區堅持在國家戰略坐標系和全球產業大格局中謀劃發展,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具備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年產16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,斯爾邦年產240萬噸甲醇制烯烴裝置是全球單套甲醇處理量最大的裝置……這些全國乃至全球“之最”見證了徐圩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績。
重大項目既是引領投資、支撐發展的“壓艙石”,更是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的“強引擎”。今年以來,徐圩新區全力以赴打造更陡峭的增長曲線,持續提升重大產業發展能級,主動融入全球化工園區坐標系,深入實施石化全產業鏈發展,強化二三產業聯動,加快產業鏈、供應鏈、價值鏈有效協同,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。
在服務保障產業項目落地建設過程中,徐圩新區堅持目標導向,完善專班式服務,對重點在建項目實施“掛圖作戰”,倒排時間節點,會辦困難問題,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取得突破。截至目前,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項目——“和氣一號”建成投用,石化產業基地內首家外資企業——奧升德年產20萬噸己二胺項目全面建成投產,盛虹商業油氣儲運基地、高端深加工產業鏈等項目加快推進。徐圩新區以爭分奪秒的拼勁提速沖刺,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,持續鑄強全市工業經濟發展“主引擎”。
在加速推動項目建設的同時,徐圩新區在新項目引育落地上持續突破。要想吸引高質量項目落地,關鍵是要優化營商環境、厚植發展沃土,為此,徐圩新區結合稟賦優勢,敲響全方位降本增效的奮進戰鼓,堅持將招商引資作為“頭版頭條”,圍繞強鏈補鏈延鏈,聚焦下游高端新材料、高端化工品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項目,加大招商力度。總投資155億元的弘盛尼龍全產業鏈項目、23億元的貝迪新材光學顯示膜材料及高分子膜材料等項目成功簽約,一批“頂天立地”的大項目和“鋪天蓋地”的好項目鞏固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,不斷匯聚起向上生長的磅礴力量。
發力高質發展,創新賦能添活力
走進盛虹石化項目現場,一座高約60米、直徑超2米的銀色巨塔矗立在眼前,這就是二氧化碳制綠色甲醇項目的主要設備之一。這座看上去“其貌不揚”的主精餾塔,實則“內有乾坤”:將回收來的二氧化碳與氫氣反應,生產的粗甲醇輸入塔內,轉化為綠色甲醇后,最終形成生產鋰電池電解液的重要溶劑。隨著“二氧化碳捕集利用—綠色甲醇—新能源材料”產業鏈的貫通,一條全過程減碳的新路徑探索成功,實現了源頭綠色替代、過程節能減排、末端“變碳為寶”的創新實踐。
在這個全球首條完整的綠色負碳產業鏈背后,是徐圩新區以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優勢的探索。今年以來,徐圩新區的發展不僅“向高端”,也更加“有智慧”。
在“鋼鐵森林”般的石化產業基地,了解生產現場的實際狀況、實時掌握員工作業進程,對于高效生產與安全尤為重要。徐圩新區持續提升智能化水平,穩步推動“智改數轉網聯”,引導企業聚焦生產運營、質量監控等關鍵環節,打造了一批智能車間、智能工廠。
隨著一輛輸煤車進入虹洋熱電廠區智慧磅房系統管理區域,紅外對射、雷達、LED屏顯示、車輛RFID卡、射頻卡掃描天線等工具迅速啟動,讀取車輛信息、貨物磅數,并將數字實時反饋至中控室顯示屏。裝卸完成后,堆取料機安全防護系統監控自動開啟預警模式,一旦發生異常情況,系統將自動報警并提醒現場人員處置。數智系統助力虹洋熱電變為“云上電廠”,實現了依托5G網絡開展設備參數監視和執行機構控制,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,更形成了降本增效、人機協同、智慧發展的新局面。
追“智”逐“新”,徐圩新區主動尋求創新突破口,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、安全智慧一體化發展,充分利用徐圩港區港口碼頭和多式聯運優勢,投資建設國家風電控制重點實驗室、國家海洋潮汐能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級風電機組檢測中心項目,打造國內風電產業高端檢驗檢測服務技術高地;引導烯烴原料輕質化、優化芳烴原料結構,提高碳五、碳九等副產資源利用水平,大力實施綠色化學新材料等一批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,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加快構建形成綜合能耗低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石化產業體系,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。
突破轉型發展,蓄積發展新動能
徐圩新區堅定踐行國家“雙碳”戰略目標,通過創新引領,不斷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,持續加快產業全面綠色轉型,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產力,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,加速產業轉型升級,凝心聚力繪制“三幅圖景”。
——發展定位“導航圖”。從頂層設計出發,結合新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研究出臺《徐圩新區打造萬億石化產業集群 建設全球有重要影響力化工區工作方案》,圍繞3大目標細化24項重點任務,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,建立健全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,加快公共基礎配套降本增效,有力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,為中長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
——產業循環“設計圖”。從規劃到招商,徐圩新區堅持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的原則,盛虹石化、衛星化學、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等3大上游產業集群和美國奧升德、韓國SK新材料、思派新能源等10余個下游產業鏈項目協同發展,各種基礎原料在石化產業基地內部得到了充分利用。
——科技創新“全景圖”。全力做好擴增產業規模、提高科技創新力、引進外資品牌企業“三篇文章”,引導技術、人才、資金等創新要素加快集聚,現有企業研究院陸續建成投用,加快推動企業由生產型、運營型思維向經營型、創新型思維轉變,不斷引育落地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持續招引一批中西部地區以石化為主業的科研院所。今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產學研活動25場,新增產學研項目17個,以科技創新賦能工業轉型升級步履鏗鏘。
12月5日,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新材料中試基地項目正式開工。這一國內首家采用“政府+龍頭企業”合作模式的新材料中試基地項目,將依托石化產業基地成熟的產業配套和大化工產業集聚優勢,瞄準高端烯烴材料、功能高分子材料、電子化學品、電池材料、新能源材料等高技術領域,加快完善創新鏈、延伸價值鏈,為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所搭建產學研集合型、開放式中試公共服務。項目建成后,有望成為全省化工新材料中試轉化服務平臺的示范標桿,為江蘇乃至我國華東地區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。
突出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攻堅,徐圩新區充分發揮園區管理制度優勢,持續加大政策體系、產業基金扶持保障力度,圍繞核心催化劑、核心工藝、核心裝備實施科技攻關,推動一批應用型科技成果加快落地。同時,圍繞構建生產成本優勢,系統推進降本增效,不斷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制度規則,從項目立項、招標建設、運營管理等全方位落實評價機制,強化效益效率優先,切實激發企業活力、提振發展信心。凝聚改革共識,匯聚改革力量,徐圩新區始終保持真抓實干、先行探路的改革魄力,以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,全方位增強綜合競爭力,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。
深化協同發展,開創發展新局面
10月12日,隨著最后一條纜繩系緊,“斯托能力STOLT輪”順利靠泊連云港港徐圩港區147#泊位,這是該泊位自5月中旬實現首船靠泊后迎來的第四艘大型國際航行船舶。據了解,該泊位啟用后,有效聯動石化產業基地公共罐區項目,打通液體化工品在徐圩新區的公共進出通道,極大提升了徐圩新區公共配套能力。
從原料“輸進來”到產品“運出去”,徐圩新區石化產業發展離不開基礎配套的支撐。徐圩港區是連云港“一體兩翼”組合大港的南翼,是徐圩新區發展臨港產業的重要支撐,規劃建設各類碼頭泊位113個,設計通過能力4億噸。
今年6月徐圩港區口岸擴大開放順利通過省級驗收,12月通過國家級驗收,徐圩港區口岸通關便利水平進一步提升。目前,30萬噸級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投產,實華30萬噸級原油碼頭、公共管廊二期、海上綜合救援訓練基地等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面建成,宿連航道徐圩新區段已正式開工建設,預計2028年建成通航后,京杭大運河將在徐圩港區實現江海直達,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也將成為全國唯一的內河、海港雙向貫通的化工園區。
強化港產融合,推進產業協同邁向更高水平,徐圩新區加快構建化工產業聯動發展格局,堅持區域一體化發展。圍繞石化產業鏈暢通上下游,發揮新區大規模原料和強大生產能力優勢,切實保障做好石化產業基地拓展區建設,支持承接新區原料落地延伸產業鏈條,全力擴大協同發展“朋友圈”,引領全市石化產業整體性協同發展,努力實現鏈條緊密銜接、產業聯動支撐、區域協同共進的發展格局。
潮涌千帆競,奮楫正當時。站在新起點,嶄新的篇章召喚奮斗者揮毫書寫,夢想的征途呼喚追夢人勇毅前行。徐圩新區將聚焦主責主業,聚力能級提升,增創發展優勢,努力打造萬億石化產業集群、建設全球有重要影響力化工區,為全市加快高質量發展“后發先至”貢獻徐圩力量!
掃一掃打開當前頁